9月的酒业,贵州是当之无愧的目光焦点。
从月初的“金沙红了”到酒博会上的国际烈酒产区对话;从黔浙再启“杭”的黔酒中国行到“习水绿”酒业绿色发展大会……贵州赚足了行业的眼球。
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这些活动的主体、主题各异,但产区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。
细心的人不难发现,今年以来,由于酱酒从品类扩张转轨到品牌竞争,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以及企业的主动作为下,贵州酱酒的产区表达正逐渐细化,初步形成了以仁怀产区、习水产区、汇川产区、金沙产区为主体,赤水产区、黔中产区、鸭溪产区等特色小产区为两翼的产区新格局。
由此,贵州酱酒也正式进入到了“产区争雄”的新时代。
1、四大产区,筑起贵州酱酒基本盘
实际上,贵州的产区细化进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启。
在2021年出台的贵州省“十四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,曾明确提出要进行“中国酱香·赤水河谷”核心产业带提升工程,打造以仁怀、习水、金沙等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聚集产区为重点的产业集群。
在此基础上,经过两年多的发展,仁怀、习水、金沙、汇川四大黄金产区先后崛起,成为了真正具备产区概念的产业集群。
其中,仁怀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。数据显示,目前仁怀共有白酒生产企业998家。2022年,仁怀白酒产业总产值899.7亿元,产值上亿元的白酒企业达25家;共新增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27家,累计达132家。
当然,除了一骑绝尘的仁怀之外,后三者也在扳手腕。
其中,2022年,习水拥有8家万吨级酒企,取得了产能突破17万千升,产量突破15万千升,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成绩,产值达185亿元。据悉,习水产区的白酒产量占全国酱酒产量的26%,成功跻身全国白酒七大产区之一,正朝着“千亿级”产区阔步前行,是名副其实的“酱酒新高地”。
汇川产区则手握珍酒和董酒两张王牌,逐渐形成了“2+N”的白酒产业发展体系。2022年,汇川产区白酒产能达5万千升,总产值超过63亿元。
此外,金沙产区虽然在2022年只有38.79亿元的产值和1.84万千升的规上企业成品酒销量,但其境内却有着20万亩有机高粱,并建设、引进了28家配套企业助阵,其产区龙头金沙酒业也成长为一家具备全国品牌影响力的知名酒企,同时,其他的后备品牌梯队也开始逐步成型。
据统计,以上四大产区的产值超过1187亿元,占据了贵州2022年白酒总产值的98%,是贵州白酒当之无愧的核心。
2、四大产区的布局和野望
目前,酱酒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新阶段,从相关的规划来看,四大产区对未来有着庞大的野心。
在规模方面:
仁怀的指标是到2025年时,要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,培育白酒上市公司5家,力争实现酱香酒产量50万千升,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;
习水则计划到2026年时,酱酒产能规模要达到30万千升;
汇川提出了“2025年实现10万千升的产能,2030年实现20万千升产能”的目标;
金沙计划在“十四五”末实现白酒基酒产能10万千升,规模工业产值120亿元以上,并于2035年实现30万千升基酒产能。
在发展目标方面:
仁怀着眼于国际视野,致力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,为此先后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、《关于建立仁怀市酱香酒产区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》、《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(仁怀)建设管理暂行办法》等系列指导性文件,从资源配置、政策倾斜、财税金融、宣传推介等方面支持仁怀酱香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;
习水则围绕打造“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”这一目标,依托“中国酱香·赤水河谷”区域品牌效应,做强“习水酱酒”地域品牌,加快构建“习水酱酒+超级单品+特色品牌”多样化、多层次的矩形品牌体系,推动“产区、企业、产品”品牌化发展,全面提升“酱酒新高地·绿色主产区”产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;
汇川计划充分发挥“赤水河流域特色产区”优势,以珍酒、董酒为引领,进一步围绕主导产业,延链、补链,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,形成汇川产区产业集聚和供应链竞争优势;
金沙产区则获得了市县两级的加力赋能,例如毕节市就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明确提及:要加快建设金沙白酒工业园,做大做强以金沙酒业为代表的白酒产业,带动其他梯次品牌酱酒共同发力,与仁怀、习水共同打造赤水河流域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。而金沙县还专门出台了《金沙县酱香白酒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》,对新建白酒生产企业给予持续20年的品牌建设扶持……
3、大产区外的小产区
除大产区之外,贵州的特色小产区也正表现出蓬勃的活力。
据不完全统计,除上述四大产区外,贵州还有赤水、桐梓、鸭溪、余庆、湄潭、七星关(区)、黔西、兴义、贞丰、盘州、都匀、思南、镇远、平坝等多个产区。
以上地区,有一些是新规划打造的酱酒基地,如桐梓、湄潭、余庆、思南、黔西、贞丰等。其中,遵义的桐梓县已规划为酱香白酒特色产区,成功引进了荣和酒业、酒韵酒业、玖拾玖酒业三家企业,总投资21亿元,预计年产白酒1.72万吨。
湄潭也出台了《湄潭县白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》,境内已有生产酱酒的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。有类似动作的还有遵义的余庆和思南、黔西南的贞丰县、毕节、六盘水岩博等地。
此外,也有一些产区是受当地老名酒驱动而崛起,如鸭溪镇的鸭溪窖、七星关区的毕节酒、兴义的贵州醇、镇远的贵州青酒、都匀的匀酒、平坝的平坝窖酒等。
但必须注意的是,虽然这些小产区各具特色,但由于距离核心产区较远,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品类赋能也相对较弱。对这些产区来说,尽快将自己的特色转化为优势,才能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酱酒下半场杀出重围。
从“独苗”仁怀到四处开花,如今的贵州酱酒已然形成了4+N的产区格局。但放眼未来,贵州酱酒的产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,特别是在酒业进入调整期、酱酒步入品牌化的当下,产区与产区在缩小体量差距的同时,如何避免高度同质化,将产区优势实心化、力量化需要产区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度思考。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