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白酒产区迎来了国有资本的大举入场。8月,吕梁产区揭牌成立山西杏花村酒业集团。该集团由山西离柳焦煤集团和吕梁国资运营公司共同投资,位于汾阳杏花村,和汾酒集团的注册地一样。持股80%的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是国有煤焦企业巨头,大股东则为吕梁国资运营公司。这意味着,山西杏花村酒业集团拥有强大国资背景。
吕梁市政府宣布:将做大做强汾酒集团和杏花村酒业集团这两大龙头。
山西杏花村酒业集团并非个案,放眼全国,在浓香和酱香产区,国资背景的平台型酒企早已出现。
2015年,宜宾市政府整合市内28家酒厂,成立宜宾酒公司。宜宾作为国内知名浓香产区,当地政府在产区资源整合、中小酒企抱团发展方面率先做出了试点。
2017年,大型综合国有企业四川省酒业集团正式组建,经过几年发展,川酒集团实现了较快增长,成为川酒新格局中的重要一员。
2020年,注册资金50亿元的贵州酱酒集团面世,其身份为“政府牵头、省市共建”的国有企业。
2021年,在遵义市政府的部署下,立足遵义酱酒产区的遵义酒业集团成立,注册资本10亿元。
从浓香、酱香到清香,从四川、贵州到山西,三大香型产区依次迎来平台型国企。
它们在成立时间上,与品类的热度有一定关系,而国资的入场,背景则多为产区龙头酒企已成行业头部,但依旧具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。
国资入场白酒产区,运营思路其实大同小异。
首先,它们的目的是整合和优化,具体的方法则是并购和品牌打造。对比产区内的弱小酒企,国资的优势肉眼可见——强大背书的公信力、入局做大做优的实力,以及激发体制机制的创新力,这对做强一个产区具有标杆和引领的价值。
国资的举动,显然出于对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。
本轮行业调整后的最大共识是:白酒竞争优势向优势产区、品牌、酒企集中,产业已进入存量时代,头部酒企逆势上涨,大量中小酒企将被淘汰。
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公布:今年上半年,全国规上白酒企业数量为961家,亏损企业达190家,亏损面为19.77%;亏损企业的累计亏损额为13.41亿元,同比增长65.03%。
纵观白酒行业,近年来,规上白酒企业数量的巅峰期是2017年,为1593家。如今已减少至961家,这正是中小型白酒企业被兼并的明证。
与此同时,头部酒企以继续向上的业绩,清晰显示出产业优势资源的流向。
白酒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,行业发展转向竞合时代,这是国资公司入场白酒产区的形势判断。面对国资入场,我们不站在“谁进谁退”的立场上来看问题,而是应当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,判断产业是否呈现出了应有的趋势?看产区是否在向集群、强大的方向迈进?看产区是否能够通过创新来诞生出又一产业巨头。
相比于争议,我们更应看到国资入场所带来的确定性:
首先,地方政府对白酒产区有战略布局,说明了地方政府对白酒发展的政策加大和长期主义;
其次,强化龙头酒企的引领、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,“向上”是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;
第三,平台运营、资本并购、品牌打造等联动手段,是成就大产区的新格局的有效驱动。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