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房县品西关印象!2020年底,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以崭新面貌再次热闹起来。
房县西关老街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良策介绍,西关印象的前身是房县西关街,始建于唐,成于宋元,盛于明清,是一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茶盐古道。时光更迭,昔日繁华的西关街逐渐变成危旧房集中区,该县2017年启动修复工程,“西关印象运行一年多来,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1.05亿元,获评3A景区及‘湖北省旅游名街’。”
诗经文化串珠成线
穿行古街,仿佛走入时光隧道。
西关印象迎宾广场,一座复制的铜铸巨型“兮甲盘”引人注目。国宝“兮甲盘”是尹吉甫的遗物,内底铸铭文133字,记述西周太师尹吉甫(《诗经》的总编纂者)遵天子之命征伐严允,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。
沿着古色古香的街巷一路走去,浓郁的诗经文化扑面而来:采薇广场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“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”;关雎广场,取自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》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;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;鹿鸣广场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……
街街有名字,巷巷有故事。每一个名字的背后,皆隐藏有美妙的“诗经文化”。
街口怡程酒店以东的子佩路,取自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“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”,子衿为汉民族布衣服饰;佩,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,寓意金玉良言,体现西关老街美好的诗意生活。位于药王馆以北的蒹葭巷,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,蒹葭,即芦苇,此处取名蒹葭巷,既代表美好的意境,又代表婉约的爱情之美。土城门以西的鹤鸣路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”,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,寓招贤纳士之意……
煮热一壶房县黄酒
走近西关印象内的房县黄酒工坊,酒香扑面,一拨拨游客进去品尝黄酒的甘醇馨香,体验千年的传统酿造技艺。
据考证,西周时期,房县黄酒就已成为“封疆御酒”。公元前827年,房陵(今房县)人尹吉甫,作为楚使者出使周,带房陵自产的“白茅”(黄酒)献给周宣王,当殿开坛,满殿飘香,周宣王尝了一口,大赞其美,遂封为“封疆御酒”。
《诗经》中有70多处诗句记述了房县先民们种稻、酿酒、饮酒的民风民俗。其中,多处记载了房陵黄酒: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中有“伐木浒浒,醑酒有黄”;《早麓》中有“瑟彼玉缵,黄流在中”;《南有嘉鱼》中有“南方有好鱼,群之游水中,主人有好酒,宴会宾客乐无比”的劝酒歌。
千百年来,《诗经》多个篇章一直在房县民间传唱,家家酿造黄酒,宴请亲朋好友,一碗香醇的黄酒,最能代表房县人质朴的祝福。
2014年,房县把黄酒产业确定为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,制定黄酒产业发展规划,致力打造酿酒发酵百亿产业集群,煮热一壶房县黄酒。
统一标准,该县对黄酒小作坊的生产设施、制作工艺、安全标准进行界定与规范,并且统一原料、酿造工艺、酿酒器具、质量标准、包装标识、品牌宣传等。
“目前,全县共有黄酒生产企业12家,黄酒作坊2450户,从业人员1.6万人,全县黄酒总产量7.35万吨,黄酒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7亿元。”房县黄酒与发酵产业中心主任崔路露介绍。
来源: 湖北日报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